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 | 唐燕:土默川酸曲曾经是我们的最爱

2018-03-31

作者 唐燕



    老编的话:今年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50周年。本号开辟的“知青”栏目,将重点分享知青朋友的纪实性文图稿件,期待您的支持。本号对知青朋友“不堪回首”或“青春无悔”的争论不持立场,只愿提供一个网络平台,供大家回忆、再现、追思、反省那一段以身相许的苦乐岁月。


作者简介


唐燕,女,1950年出生,中学老三届,大学新三届。1968年从北京到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七炭板村插队。1969年起在七炭板村小学,察素齐、呼和浩特市、河北省廊坊巿、北京市中学任教。后移民加拿大,现在中加两地居住。


原题

土默川酸曲

也曾是我们知青的最爱



 

1

 

        当我们远离北京,在偏远的农村从阶级斗争的喧嚣中沉静下来,厌弃了红歌和样板戏的时候,我们常常捧着《外国民歌200首》,将里面的一首首苏联歌曲唱得如醉如痴。我们唱那描写少女情窦初开时的、充满青涩和纯真的《红梅花儿开》;唱缠绵悱恻的《小路》;唱被化作爱情和希望意象的《灯光》;唱《三套车》,尽管那时我们不知道它原本的歌词“我的那心上人”被改成了“那匹可怜的老马”,但那苍凉、漂泊、忧伤、凄美的曲调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共鸣;我们也唱雄壮的《共青团员之歌》,与其说是为我们残存的理想,不如说是为想念我们亲爱的妈妈,怀念下乡前在火车站与妈妈告别的那一幕,希望“胜利的星会照耀着我们”,期盼“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


        起初我们只是关起门来偷偷地唱,可不久当我们感受到我们这个小小村里宽松的政治环境后,便在劳动休息时,也经常毫无顾忌地坐在地头自娱自乐。


        一天,当我们又陶醉在苏联歌曲中的时候,何怀怀突然站起身大声问:“咱们给知青们来段酸曲咋样?”


        立刻有人应声道:“来段《五哥哥》!” 


        怀怀摆开架式,刚刚放开喉咙清脆地唱了半句:“正月格里来——”


        众人们立即跟着吼唱起来:“——正月正,正月十五挂上了红灯,红灯那个挂在大门外,单等我五那个哥哥哥哥登门来。”


        忽然,众声停止,怀怀高声发问:“——问一声那个五呀哥哥哥哥嗨嗨嗨—— 多会儿来登门?”


        其他众后生反问道:“——哎呀呀,那五哥哥来了,给吃些甚啊?”


        又以女声对白:“——想吃甚就做甚呀!”


        ——哥哥要吃羊肉剁成的沫沫,白面擀的那个薄薄,用妹妹的小手手给哥哥圪丢圪丢捏成的个饺饺。

   

        一把抓住那个妹妹的手,

        有两句话儿难呀嘛难开口。

        抓起那个胳膊拉起了手,

        搬转肩肩亲上哪嘛一个口。

        把住那个妹妹亲了个嘴,

        肚里的疙瘩化成了那个水。

        一把搂定那个妹妹的腰,

        好像那个大羊疼羔羔。

        羊羔吃奶双膝膝跪,

        搂上妹妹没呀嘛没瞌睡。

 

    他们竟然这样将平时被压抑的,羞于启齿的情感和欲望如此放肆地吼唱了出来!接着他们又唱了当时我们从未听过的《走西口》:

 

        哥哥你走西口,

        妹妹我苦在心头,

        这一走要去多少时候,

        盼你也要盼白了头。

 

        紧紧拉着哥哥的袖,

        汪汪的泪水往肚里流,

        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

        只盼哥哥你早早回到家门口。

 

        《想亲亲》:

 

        想亲亲想的我手腕腕那个软,

        拿起个筷子我端不起个碗。

        想亲亲想的我心花花花花那个乱,

        煮饺子我下了一锅山呀嘛山药蛋。

 

        后来他们又连续唱了多首当时我们不知其名的曲子。他们有的唱男有的扮女,时而对唱,时而合唱。他们自如地运用着特有的真假声在喉咙里上下滚动,左右回荡,一会儿高昂嘹亮,一会儿轻声细语,一忽儿突然甩扬出去,一歇歇又嗟叹不已,或粗犷或娇喘,或高扬或低转,叠加有致,风味十足,美妙如天籁。他们任由酸曲那缠绵悱恻的伤感和悲喜之情在广漠的田野上肆意地飘飘扬扬,在他们的也在我们的心田里纵情地荡荡漾漾。加上那高亢挺拔、粗犷豪放的曲调,变化多样、快慢有致的节奏,高低错落、大幅跳跃的旋律,以及大胆直白、炽烈火辣的歌词和对白,把我们深深地吸引住了!   


        直到队长多次喊“动弹啦!”“快动弹啦!阳婆都落了!”大家才极不情愿地中断了那场酸曲“演唱会”。

 

2

 

        我们村有一位唯一的“五保户”,姓张名莲生,当年50来岁,他身材瘦小,眉清目秀,相对白净的脸上从不长胡须。他跟我们村的汉族大户何、高两家既不沾亲也不带故。他无妻无子无家,可也没病没灾,却被村民们心甘情愿地养着。冬季农闲时,村里的后生们经常聚集到他周围吹拉弹唱,他那儿俨然成了我们这个只有三个初小毕业生的“文盲村”的“文化娱乐中心”。老乡告诉我们,“莲生”是他的艺名,他曾是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饰演旦角的戏子。


        然而,自下乡以来从莲生那儿不时飘到我们耳朵里的酸曲我们一句也不曾认真听过,那些沒有女人参加的男人们的娱乐活动也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那次地头“演唱会”后,我们便经常到莲生那里去聆听、欣赏他们百唱不厌的酸曲。 一开始他们持极不欢迎的态度:“女娃娃听这些作甚?看会学下个灰人。”可是一旦真正触碰到了酸曲,谁能不越来越被那悠扬粗犷热情奔放的曲调吸引,不被给土默川人带来过无数欢乐与悲伤的歌词感染?谁又能阻挡得住任何人对这如此曼妙歌种的欣赏和热爱?


        可能是被我们的执着打动了吧,后来莲生不仅对我们的讨教和记录有问必答,而且每每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青草开花一寸寸高,

        唱上个酸曲解心焦。

        羊肚子手巾水上上飘,

        你不会唱酸曲俄给你教。

 

        久而久之,我们便对这个土默川人的最爱有了较多的了解。 

 

3

 

        酸曲又称爬山调、漫瀚调,酸曲的歌词以汉语为主,间或混合了少量的蒙语词汇。这种精妙揉合而成的独特歌种,高度展示了土默川天苍苍野茫茫丰饶壮丽的自然风貌,以及土默川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有机融合的人文景观。   

     

        漫瀚调调脆个铮铮音,

        蒙汉兄弟越唱越惹亲。

        漫瀚调是那盘根根柳,

        笑声声唱出个手拉手。


        黑河水绕着土默川流,

        流进蒙汉人民心里头。

        天又长来地又久,

        蒙汉人民情谊万辈留。

 

        在土默川,无论村头大树下还是村外旷野里,土默川人只要心有所感,便会放开嗓子吼唱起来。他们或独自高歌,或远距离地呼叫、对唱,不时把嗓音抬得很高,拉得很长,在高低长短之间,尽情地抒发自己的心绪。

 

        酸曲歌词内容繁多。有生活的艰难和悲苦:

 

        狗屎滩专长洋辣辣菜,

        衙门里尽是呼拉盖。

        炸一声洋号排成队,

        嘴里报数眼流泪。

        泪蛋蛋本是心上的油,

        你不难活它不流。

        泪蛋蛋本是心上的血,

        你不难活它不滴。

        老天爷爷不公平,

        富的富来穷的穷。

 

 有童养媳的怨恨和酸楚:

 

鸡爪黄莲苦豆根,

苦言苦语苦在心。

灯盏盏油干黑洞洞,

苦日子多会儿能熬尽?

没头鬼媒人嘴皮皮薄,

害得人一辈子受煎熬。

哭一声天呀骂一声地,

受罪顶数童养媳。

山丹丹落在个沤麻坑,

灵虫虫配了个“气闷心”。

眼见妹妹上了轿,

苦咽咽唱了个漫瀚调。

 

        有女人对男人的思念和期盼:

 

        听见哥哥的说话声,

        圪蹭蹭打断个头号针。

        看见哥哥朝南来,

        热胸脯趴在个冷窗台。

        只要哥哥炕上坐,

        觉不见天长觉不见饿。

        泪蛋蛋和泥盖了座庙,

        想你不想你天知道。

  

        也有男人对女人的追求和抱怨:

         

        这么长的个辫子探呀么探不上个天,

        这么好的个妹妹呀见呀么见不上个面。

        这么大的个锅来下呀么下不了两颗颗米,

        这么旺的柴火来呀烧呀么烧不热个你。

 

        还有男女离别前的难舍难分:

 

        一出大门扬了把沙,

        双手擦泪我上不了马。

        马蹄蹄踢来铜铃铃响,

        我把哥哥的心揪上。

 

        走三步来退两步,

        我把哥哥的腿抱住。

        你看看我来我看看你,

        难说难道咱们两个难分离。

 

        爱情是酸曲永恒的主题,酸曲中绝大多数是情歌。

 

        羊羔羔吃奶双膝膝跪,

        你是我连心挂肉的干妹妹,

        白格生生胳膊小手手,

        人里头就数你风流,

        只要和妹妹配对对,

        切草刀铡头不呀嘛不后悔。

 

        在土默川,哪个少男少女没被酸曲撩动过朦胧初恋的心扉?哪个成年男女没用酸曲表达过对爱情的渴慕?无论是情窦初开还是韶华不再,土默川人都会用酸曲把压抑的情感和无奈的凄楚以既委婉又大胆、既挑逗又诙谐的方式尽情大胆地抒发,将那撩动起所有人心扉的露骨性爱吼唱出来。

 

        黑夜月牙牙藏起来,

        扑通通钻进了哥哥的怀。

        云从了风儿影随了身,

        哥哥妹妹从此不离分。

        圪梁梁光光任你走,

        一夜里三次你吃不够。

        村东的河水哗哗地响,

        妹妹我快活地直喊娘。

        花瓣瓣落下果子熟,

        要生个娃娃满地走。

 

        偷情也是酸曲表白的内容。在我们插队时的土默川,婚姻仍主要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的青年男女哪怕堕入情网多时早已如胶似漆难舍难分,也会因家里穷得沒有彩礼钱,终难"休成正果",偷情便应运而生了。

 

        再不要唱曲打哨哨,

        摇一摇门环我知道,

        要来你就后半晌来,

        大人娃娃都不在,

        大门关住你翻墙来,

        黑狗子咬你我挡过来。

 

        穷汉们娶不起老婆,但往往有与之偷情的女人。土默川人说,“哪个女人和擅唱酸曲的钻被筒筒,不被那货给唱酥了?”正因为女人难于忘怀“被筒筒酸曲”在身上流淌过的迷醉、悲情和心跳,所以只要有机会他她们还会重复昨天的故事。对偷情,土默川人多有歌颂少有谴责。随着对农村的逐步了解,我们也觉得最该抨击的是酿成一个个爱情悲剧的买卖婚姻。

 

       天上云彩黑圪楞,

        新社会还有包办婚,

        倒糟媒人爱吃糕,

        把我逼在孤圪捞。

        叫一声大来叫一声妈,

        你们害了我这十七八的女娃娃,

        秤砣虽小称千斤,

        你们找的男人我不可心。

 

        酸曲的歌词版本繁多,识字不多的土默川农民却能张口就来,即兴唱出极其生动、恣意表达求偶欲望的“黄色”歌词,跟如今王二妮、张也、阿宝们在舞台上演唱的诸如《五哥放羊》《挂红灯》《走西口》《三十里明沙二十里的水》里的歌词大相径庭。


        对并非土生土长在土默川的我们来说,这种极具原生态的酸曲实在太难学了,这也是我们只能欣赏不能自唱酸曲的原因。毕竟我们对酸曲的那些“黄词”难以启齿,加之酸曲既是音乐的艺术,也是语言的艺术,要学会酸曲首先要学会以晋语为基础的土默川方言,只有极佳地掌握了它的语感,拥有了纯熟的说土默川方言的能力,才能把酸曲的语音、语调、语气及其曲调、节奏、旋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否则,只要差一点点,即韵味尽失。


        尽管如此,土默川酸曲也曾是我们知青的最爱,它极大地充实了我们那时的精神空虚,也为我们的性启蒙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推送


 

知青阅览室

张宁静:我是1965年被迫下乡的老初中生

周舵:当年最好的朋友——记诗人多多

我国首个上山下乡典型邢燕子

肖复兴:知青蔡立坚的爱情: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肖复兴:北大荒知青生活回忆

方新阳:情系北大荒

留守在北大荒的老知青们

他们永远长眠在北大荒

王红伟:一棵救命的大白菜

王世浩:北大荒的第一天

王世浩:兵团老战士肖竹文

朱维毅:三次插队的人生

周恩来侄女周秉建的特殊家信

对上山下乡运动的初步回顾与思考

何求:五十年祭哭健儿黄玉麟

周锤:北大子弟沈因立的决绝选择

匡亚明女儿李军:

长眠在黑土地的生命芳华

外交官父亲到北大荒给女儿扫墓,

像给女儿梳头一样

田晟:有一朵花儿无枝可依

忘不了台风中牺牲的36位知青战友

老鬼:姜傻子一定要在草原咽气

马晓力:北京知青陈丽霞,永远留在北方的草原

葛有彦:西藏高原上飘逝的年轻生命

朱志宏:木瓜农田基本建设逸事

陶海粟:我在陕北接受“再教育”

陆文宪:苦中有乐的下乡趣事

美国90后女孩寻访中国知青"赤脚医生"

刘晓阳: “知青”李三友个案

纪敦睦:一位本该成为大师级的人物

王宗禹:谷前堡纪事

李大同:草原归去来

1967年六千长沙知青大逃亡始末

叶志杰:我可能是全国年龄最小的知青

女知青春节回家探亲记

常露莎:知青年代的“春运”往事

两个女知青的艰难回京之旅

李泽骏:从延安到北京奔波跋涉的探亲之旅

孙维真:春节前我被派回南京城里"偷粪"

龚凤乾:和林格尔,我心中永远的第二故乡

石明诚:上海知青在延边的历史记忆

石伟波:一波三折的招工返城

王虹:插队的日子

梅长钊:苍凉的归途

揭秘上山下乡时期知青的三种婚姻恋情

孙春龙:遗落陕北的知青爱情

潘婧:一个白洋淀女知青的心路历程

唐燕:下乡插队时,我们不懂爱情

我的疯娘痴父:一个时代的爱情绝唱

嫁给深山农民女知青:"我没后悔过!”

张立生:“难以克隆”的知青婚礼

孙立哲:生命烈焰,在压力中爆发

陶海粟:知青“青春无悔”辩

冯骥才:那些上山下乡的女知青

梅长钊:30年后我回乡下设宴感谢乡亲们

陈凯歌:下乡时我带了十管特大号牙膏

明瑞玮:社员忆苦思甜不忘“三年困难时期”

朱志宏:我在木瓜会种瓜看瓜偷瓜

曹建国:沉重的道别

于慈江:读食指的诗《相信未来》

陶海粟:北京知青重返延川回馈父老乡亲

刘晓阳:上山下乡,我有自愿

李向前: 他们的名字叫"六九届"

赵凡:终结上山下乡运动的关键人物

邓贤:知青大返城,竟因为一个女知青的惨死

叶辛: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落幕

陶海粟:习近平在陕北的七年知青岁月

陶海粟与习近平的一幅合影及其他

习近平忆延安插队:它教了我做什么

青年王岐山的陕北插队岁月

李克强与他人生途中的七个引路人

程虹:遇到李克强之前的知青岁月

朱志宏:插队返城房东差点把我当小贼

知青时代的革命化元旦

马晓力的草原情:蒙古额吉没有白疼你们

季&袁:女生给男生送饭票被拒之门外

季思聪:这次不是学农,是真的插队当农民了

刘晓阳:从插队到洋插队的北京姑娘

刘晓阳:插队朋友顾家錡和他的母亲

冷明:火勒旮弃,一个北京知青的命运

清秋子:老三届1960年代的青春记忆

王洛宾儿子王海成与罗哲毅的过命交情

许晓鸣:我为什么嫁给内蒙古草原牧民

郭爱平:村里有个姑娘叫春香

蒋蓉:下乡第一晚,六个女孩和衣同床而睡

蒋蓉:小狗赛虎幸运与不幸的一生

蒋蓉:哥哥的小芳

蒋国辉:我在嘉陵江上当纤夫

蒋国辉:一个煤黑子的高考逆袭

张晓岚:历尽沧桑,今天她在哪里呢?

张晓岚:那一年我差点没过政审关

冯印谱:在“李善人”大院批林批孔

冯印谱:农业学大寨,越学越贫穷

冯印谱:我在样板戏里“跑龙套”

冯印谱:毛主席像章做了定亲礼品

梁志全:上山下乡与知青定律

吴畏: "半夜鸡叫", 为了那一碗美味的"米干"

卜新民: 认命当农民

卜新民:我在乡下的两次辞“官”

珊伊:被放逐的红卫兵女孩

吴思:我在乡下的极左经历

姜和平:夜搜苏修特务记

马小冈:当知青遇见司马迁

李霄霞:满山跑“落草”黑山寨

吴工圣:一路走来  知恩感恩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